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免费学前教育,为民生添福祉为发展蓄力量

日期:2025-07-27 05:07:00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决策,不仅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推动社会公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之举。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2024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虽已超过85%,但城乡差距依然显著,一些地方仍存在师资短缺、办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推行学前教育免费,可以有效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社会流动提供更公平的起点。国常会特别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兜底保障,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和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学前教育是绝大多数家庭的一项重要支出。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攀升,其对家庭经济决策、生育意愿以及居民消费模式的影响日益显著。调查显示,教育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过高,会直接抑制家庭的生育意愿,尤其是在考虑生育第二个或更多孩子时,教育成本往往是主要的顾虑因素。

学前教育的高成本还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当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加时,用于其他消费的预算就会相应减少。这意味着家庭会减少在娱乐、旅游、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支出,进而影响长期的消费能力和投资决策。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望逐步逆转上述趋势。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推行,受益的范围还将从个人、家庭逐步向外传导。有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最高,早期人力资本积累可以产生数倍于投入的社会回报。随着免费政策的逐步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居民非教育消费,拉动内需,也将显著提高国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从而为劳动力市场储备更多高质量人才。

然而,在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资金保障是首要问题。免费意味着政府需要承担学前教育的主要费用,这对财政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办园成本核算也至关重要,需要科学精准地进行核算,以避免资金浪费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当前学前教育体系中,公办园和民办园共同存在,两者在办学成本、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两者的补助政策,促进它们共同发展,也并非易事。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多管齐下予以应对。在资金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在办园成本核算上,应建立专业的核算机制,邀请教育、财务、审计等多领域专家参与,综合考虑师资成本、设施设备、场地租赁等各项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办园成本。

对于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的统筹,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办园质量、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补助,鼓励民办园提升办学质量。针对特殊群体,要建立健全精准的帮扶机制,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免费学前教育的福利,让免费学前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