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鱼眼·观察丨虫咬茶叶竟成天价茶!广东茶农狂喜:今年蝉茶暴增40%……

日期:2025-05-12 13:36:00

“让绿叶蝉虫潮来得更猛烈些吧!”5月11日的清晨,开平天露仙源茶厂负责人梁小汕望着叶片上密密麻麻的暗绿色身影,眼底尽是期待。

曾经令茶农闻风丧胆的绿叶蝉,如今成了他眼中雕琢茶香的“天然工匠”。再过半月,这批被绿叶蝉“亲吻”过的鲜叶,将化作蕴含独特蜜香的蝉茶,成为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生态珍宝”。

这场奇妙的生态共生,其灵感最早源于台湾。2020年前后,广东茶人借鉴台湾“东方美人茶”利用绿叶蝉叮咬制茶的工艺,将这一生态制茶技术引入内地,经本土化改良后,逐步培育出独具岭南特色的蝉茶。

开平天露仙源茶厂负责人梁小汕带领茶农在天露山茶园采摘蝉茶

生态密码:从“虫灾”到“金叶”的逆袭

当下,广东江门、河源、韶关等地的茶园里,一场激烈而奇妙的“人虫抢茶大战”正在上演。

在茶场里,成群的绿叶蝉挥舞尖锐口器刺入嫩芽,贪婪吸食汁液,茶树在应激反应下,破损的叶片分泌出特殊芳香物质;茶农们则在保护茶树与保留“虫迹”间反复权衡,小心翼翼地采摘被叮咬过的鲜叶。

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遭遇罕见干旱,各地茶园春茶产量锐减,但5月开始,茶树上长出的嫩芽却吸引大量绿叶蝉虫叮咬,所产生的大量蝉茶反而成为茶农的“救星”。梁小汕捻起一片满布孔洞的茶叶,难掩自豪:“预计今年蝉茶产量能比去年猛增40%,品质更是远超往年!”

茶树上绿叶蝉虫在叮咬新芽

在韶关新丰县的大丰茶叶庄园里,同样上演着生态种植的胜利。尽管干旱让春茶收成不佳,但随着绿叶蝉如期而至,蝉茶产量却逆势上扬。茶园负责人孙玉梅感慨道:茶园是2008年开始做蝉茶的,可以说是当年国内最早做蝉茶的茶园。当年种植面积500亩的茶山每年都遭受绿叶蝉的侵袭,损失惨重,后来怀着试一试的想法请来了台湾制茶老师傅,制作了东方美人茶、绿茶类的蝉茶都不理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制作红茶类的蝉茶品质却出奇的好,第一批做出来的蝉红茶顷刻被茶客抢光,为此在2009年专门注册了蝉红品牌。孙玉梅笑着说,对于茶行业来讲,过去夏秋茶一直是低值茶,有的茶山根本不屑于采摘,然而,在绿叶蝉的加持下,这些茶叶却变废为宝,价格翻了数倍。

这场生态奇迹的背后,凝聚着科研人员十余年的心血。自引入蝉茶概念,广东省茶叶研究所便组建专项团队,通过长达8年、覆盖全省多个主产区的田间试验与数据监测,终于破译绿叶蝉与茶树的共生密码。

每一块被绿叶蝉虫叮咬过的茶叶上都布满了小孔

数据显示,当绿叶蝉虫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茶树树冠层80-120头时,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提升至4.2%-5.1%(普通茶叶约为2.8%-3.5%),茶多酚含量则稳定在22%-25%,同时生成大量挥发性香气物质,如橙花叔醇、香叶醇等,其含量比未受虫咬茶叶高出3-5倍。

此外,茶树在应激反应下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使蝉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约20%,不仅赋予茶汤独特的风味,更提升了其抗氧化活性。这些精确的参数与数据,为蝉茶标准化生产奠定了科学基础。

刚采摘回来的茶叶在进行吹风脱水

突围困境:小众茶品的市场“成长之痛”

蝉茶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在茶叶圈内收获了极高赞誉。

资深茶人吴建在品鉴后评价:“茶汤橙红透亮,入口既有蜂蜜的甜润,又有熟果香与花香交织,回甘悠长,层次丰富,堪称茶中珍品。”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蝉茶也屡获殊荣。

2023年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来自中国蝉茶之乡的紫金茶斩获“中茶杯”第十四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金奖各1个。在2023年的首届中国蝉茶大赛中,紫金县蝉茶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评的“客皇蝉茶紫金蝉茶”(乌龙茶类)夺得“茶王”称号,紫金县在各个奖项的质量和数量上均居全省第一。

蝉茶在茶厂进行每个流程的制作

然而,走出专业圈子,蝉茶的推广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权威调研显示,广东以外地区知晓蝉茶的消费者不足15%,大部分人对“虫咬茶叶”仍存在认知误区。

恩平星湾茶厂的吴小敏感慨:“我们带着从恩平七星坑原始森林里产出的优质蝉茶去参加一些茶博会,很多人一听其与虫有关就皱眉,只有少数资深茶客愿意深入了解。”这种认知鸿沟,成为阻碍蝉茶走向大众市场的最大壁垒。

茶农正在恩平七星坑原始次森林里的茶园采摘蝉茶

产业发展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绿叶蝉虫情受气候、生态等因素影响极不稳定,今年的丰收不代表年年顺遂;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缺失,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缺乏统一工艺标准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品牌形象。而蝉茶独特的风味,也因工艺差异而难以稳定呈现——品质上乘的蝉茶,茶汤橙红透亮如琥珀,入口既有蜂蜜的甜润醇厚,又带着熟果香与淡淡花香,尾韵悠长且回甘持久;但部分工艺欠佳的产品,其香气寡淡、口感生涩,反而加深了消费者对蝉茶的误解。

破局之路:多方合力的突围之道

面对这些困境,政府与科研机构正协同发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通过其他方式大力支持蝉茶产业发展。例如,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推动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在提升蝉茶知名度方面,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与河源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大会涵盖了中国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广东名茶展示展销、首届中国蝉茶大赛等系列活动,对提升蝉茶的品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还组织“粤字号”品牌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持续扩大包括蝉茶在内的“粤字号”农业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生产包装好的蝉茶

有专家认为,蝉茶要实现大众化突围,需从三方面破局。

首先要建立统一工艺标准,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其次要加强科普宣传,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消除消费者对“虫茶”的误解;最后要创新产品形态,开发袋泡茶、茶饮料等年轻化产品,拓宽消费场景。

泡好的蝉茶有着一种奇特的清香和口感

在开平天露山茶园里,天露仙源茶厂负责人梁小汕望着漫山新茶,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开拓市场的紧迫感。而在“中国蝉茶之乡”河源紫金,超8万亩茶园正见证着绿叶蝉从“害虫”到“功臣”的蜕变。这场始于生态智慧的产业革命,正站在从“小众珍品”迈向“大众名茶”的关键节点,唯有突破认知、标准、市场三重壁垒,蝉茶才能真正破茧成蝶,让独特的蜜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图丨记者 彭纪宁 张文 通讯员 江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