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刘阳生:升任团长5天后,率敢死队英勇捐躯

日期:2025-07-14 23:02:00

(文案:郭宸 海报设计:陈青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宸

7月盛夏,衡东,洣水滔滔。洣水南岸的灵山上,矗立着抗战英雄刘阳生烈士纪念碑。江水日夜奔流,仿佛在向人们讲述80多年前,抗日战场上的鼓角铮鸣。

1938年8月8日,刚刚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0军19师57旅114团团长仅5天的刘阳生,率敢死队夺取被日军占领的阵地。激战中,刘阳生中弹倒地,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刘阳生,字茂林,1904年出生于衡阳县草市镇丫塘村廖家港(今属衡东县管辖)。1917年,13岁的刘阳生瞒着母亲,报名参加湘军。湘军军官见他聪明伶俐,便破格收留,让他当了一名“娃娃兵”,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湘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后,刘阳生相继在国民革命军第19师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第19师扩编为第70军。不久后,第70军奉命驰援上海,上级命令刘阳生率一个营的兵力在狮子桥阻击日军。他利用阵地附近河网交错、狮子桥桥面狭窄和坦克无法通过等有利条件,坚守狮子桥十余日,有力配合了战役全局,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淞沪会战后,刘阳生部又奉命掩护友军后撤,转战苏州及杭嘉湖地区。作战中,刘阳生负伤,被送往长沙后方医院治疗。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第70军在江西九江一带参战。

7月初,刘阳生伤愈归队,升任第70军114团副团长。7月23日,日军乘快艇窜入鄱阳湖,在姑塘登陆。刘阳生随军奉命增援阻击部队,将日军击溃,收复塔顶山、普泉山等地。九江失守后,他又在马祖山一线阻敌南进,后进入庐山附近的金官桥至沙河一线阵地守备。

作为一支乙种军(指辖1—2个师的军队类型),第70军长期只辖第19师一个师,兵力较少,是日军眼中的“薄弱环节”,承受着猛烈进攻。但第70军官兵始终发扬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日军英勇作战。

早在淞沪会战期间,第70军113团团长秦庆武率全团官兵血战日军,全团1400余人壮烈殉国。在金官桥守备期间,8月3日,第57旅旅长庄文枢被炸伤,114团团长周昆源任代旅长,刘阳生遂接任114团团长。

8月4日起,日军的攻击更加猛烈,炮火密集向这位新任团长的阵地倾泻。9时后,日军步兵开始攻击,刘阳生指挥一个营的兵力英勇反击,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双方伤亡惨重。次日,守备阵地的营长阵亡,阵地再失,刘阳生派兵增援,又一次夺回阵地。

8日拂晓,日军乘雾进攻阵地,子弹打光后,坚守阵地的一一四团70余名官兵与敌肉搏,全部壮烈牺牲。刘阳生随即率百余人组成敢死队,再次向阵地发起冲锋。但这一次,敌军火力网又密又急,刘阳生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敢死队亦全部为国捐躯。

战后,国民政府为表彰刘阳生功绩,追赠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198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刘阳生为革命烈士。

“刘阳生烈士是衡东的骄傲,家乡人民始终铭记着他的贡献。”衡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周楚建告诉记者,2005年,衡东县人民政府在刘阳生的家乡草市镇建立烈士纪念碑。刘阳生的生平事迹写入衡东烈士纪念园,常有群众前来缅怀。

江水无言,碑石有魂。刘阳生烈士纪念碑前,“功高日月,气壮山河”八个大字,铭记着烈士的理想与热血、牺牲与奉献,激励着今天的人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