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在吉林省镇赉县采访时,记者听说件稀罕事儿——育苗不用黑土,秧苗更“支棱”了。
“今年,我们用上了专家配比的‘科技土’!”在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张伟看着大棚里欢实的秧苗,嘴角满是笑意。
育苗的用土问题,一度是农民的烦心事。张伟细细介绍,镇赉是东北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黑土宝贵得很!前些年,每到育苗时节,大伙儿不是取土就是去买土,破坏了黑土地。加之,乡亲们自己配土全靠经验,育苗好坏并不准成。
正说着,门口传来汽车喇叭声。“老弟,秧苗长得咋样?”北方寒地水稻育苗基质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禹带着技术员熟门熟路地进了大棚。
张伟指着水稻育秧盘回答:“这出苗嘎嘎壮。开春以来,我们用了研究院的2000袋‘科技土’,根系密实、秧苗茂盛,大概五月中上旬就能下田插秧。”
“科技土?”面对记者的疑问,张禹打开了话匣子:“镇赉县是吉林水稻产量第一县,秸秆产量大;又挨着内蒙古,牲畜粪便产量可观。于是,我们就地取材,将秸秆、稻壳、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酵成富含腐殖质、微生物菌群和天然矿物质的新基质……”
“价格,农民能接受吗?”“育苗成本反而更低了!”一旁的张伟掰着手指算起了账,一袋“科技土”的价格18.5元,能育苗15盘,不需要农民买土、买肥、买酸、买药,省去了晾晒、粉碎、搅拌的人工费用,每盘最少能节省0.3元。这还没算超95%的育苗成活率。
据悉,今年镇赉县推广各类新型基质4万立方米,减少了黑土开采近6万吨。
来源:光明日报
初审:熊一黎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