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卖大战背后,需要怎样的市场竞争?

日期:2025-07-14 08:13:00

□悦连城

今年2月,京东集团正式宣布上线外卖服务。7月,外卖价格战再度升温。淘宝闪购、美团纷纷放出“满25减21”“满25减20”等大额无门槛外卖红包券,部分商品甚至“0元购”,京东外卖则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质商家。

曾被认为格局已定的外卖行业,一夜之间上演了从“卷不动”到“杀疯了”的剧变。

有观察者认为,这场史诗级外卖大战,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即时零售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形成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

补贴大战从表象上看,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的争夺,是平台之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的较量,但实质仍是变相价格战。

而这种“卷”的方式,早在共享经济时代便埋下伏笔。2017年,摩拜与ofo将共享单车价格压至0.5元/半小时,随后ofo因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摩拜被美团收购,共享单车市场被几家巨头瓜分。2024年,哈啰、青桔等品牌在多地调价,1小时骑行费用从4.5元涨至5.5元,用户直呼共享单车成“价格刺客”。

巨资引流、跑马圈地、赢家通吃……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网约车,互联网的商战打法是如此相似。

当市场情绪空前高涨,几乎人人下场“薅羊毛”时,有心人不妨多问一句,钱从哪里来?

目前看来,商家薄利多销,骑手订单数上涨,消费者乐于抢券“买买买”,几方似乎都乐见其成。超低价或许一时让消费者得利、商家涨单、骑手增收。但“爆单”效应也容易造成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降低等现象。

向下“卷”价格,不如在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变革,需要内生动力;转型,离不开转变思路。

如今,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外卖江湖风起云涌。优秀的公司只会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才能赢得人心。外卖江湖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构评价体系,实现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转型。

探索“全职+众包”双轨制,保障骑手合法权益,降低人员流失率;通过整合供应链体系,降低原料损耗率,让利于商家和消费者;利用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和配送费用,保证合理利润……

共享经济从来不是零和博弈,而应生态共建共享。商业的意义,终究要回归人的价值。当平台真正将骑手和商家视为伙伴时,当更加高效的资源整合替代简单粗暴的补贴时,行业才能跳出“烧钱—垄断—收割”的循环。

毕竟,“0元购”难以为继,跳出一城一池、一时一地的拉锯争夺,在更广阔天地谋篇布局、创新创业,让商家有利润、骑手有保障、消费者放心买,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共赢,才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