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持续高温,7日至9日广州用电负荷连续3天创新高,城中村情况如何?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了解到,面对炎夏用电高峰,广州今年856项度夏重点项目提前全面投产,通过系统性创新治理,度夏期间城中村问题台区数量与供电可靠类客户诉求实现“双下降”。
程界西:创下“零低电压、零跳闸、零投诉”纪录
天河员村紧邻珠江新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电力需求持续井喷。“传统扩容改造周期长、成本高,在老城中村施展不开拳脚。”广州天河供电局技术人员冼擎一坦言。面对员村街道程界西村供电半径过长导致的末端低电压顽疾,创新团队引入低压柔直互联与储能技术方案。
走进程界西村,三组白色箱式设备整齐排列,核心的柔直互联装置正悄然改变供电格局。“这套系统让两个变压器‘牵手’,当A变压器满载时,它能从B变压器智能调取功率。”冼擎一介绍。该装置仅用两天便完成安装投运,创造了电网建设的“广州速度”。
万一两个变压器都满载、发生故障,还有办法。程界西引入储能装置,在用电高峰可支撑2.5小时,结合国内首创的“无感自愈”技术,将故障复电时间压缩至“无感级”。今夏用电高峰期,整套系统成功启动180次,有效避免了台区过载跳闸。
上述装置投运以来,该片区创下“零低电压、零跳闸、零投诉”的“三零”纪录。“之前一晚跳闸两三次,一到晚上11点就跳。今年哪怕这星期持续高温,一次跳闸都没有。”村民李聪伟说。好做法将得到复制,冼擎一说:“我们正在迭代技术,将装置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推广到更多的城中村。”
新水坑村:政企协同整治三线隐患,提升供电容量
番禺新水坑村毗邻南沙港快速路、番禺大道,村内建筑共1948栋,登记为出租建筑共2351栋(一栋楼拆成多间出租)。过去,强电线路、弱电线路“纠缠不清”,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村内巷道上方,强电、弱电线路“泾渭分明”,不同颜色的低压线路标注清晰、排列有序。
“我们联合镇政府成立广州首个镇街级优营联席办公室,区政府搭建三线隐患治理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作战。”广州番禺供电局石基供电所副所长胡嘉铭指着焕然一新的线路介绍。
政企协同机制释放强大能量,村内新增80公里低压线路和3150个新型绝缘护套,完成全村低压网架标准化改造,从根源消除“蜘蛛网”安全隐患。“电力设施同步升级,新增7个公变台区,供电容量较原来提升20%以上。”胡嘉铭说。程介西的低压柔直系统同样在此得到应用,实现多个变压器之间的容量柔性互补。
“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跳闸停电,村民都跑到路上来了。”新水坑村村委会干部陈景彬回忆起改造前停电的窘况,“村民有所呼,我们都积极配合改造。现在大热天也没有停电了,村民都很开心。”
“广州城中村具有‘空间紧凑、位置狭小’的特点,下一步推动城中村电网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和村民大力支持电力设施建设。”广州供电局配网运检科高级经理童锐表示。广州供电局将持续深化新技术应用,2025年基本完成广州城中村供用电问题治理,为超大型城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提供“电网样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王颖、陈嘉、何维、方莉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王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