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A股、港股市场震荡调整,指数集体小幅下跌。不过,多只个股表现出“连板”特征,特别是雅下水电概念股持续火热,多只相关个股涨幅居前。与此同时,南向资金在港股回调之际加速流入,今年以来截至7月25日的净买入额已超越去年全年数额,年度净流入额创下新高,托举港股持续火热。
多只个股气势汹涌 走出“连板”
7月25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均有小幅下跌。上证指数报3593.66点,下跌0.33%;深证成指报11268.14点,下跌0.22%;创业板指报340.06点,下跌0.23%。
个股涨跌数量较为接近,上涨个股数量略少于下跌个股数量,涨停个股数量较多。市场多空双方博弈较为激烈。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79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574亿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行业板块方面,半导体板块主力净流入21.99亿元,涨幅1.93%,成为资金流入的热门方向,IT 服务、文化传媒、软件开发等板块获得资金流入较多。建筑材料、电力、钢铁、白酒等板块资金流出较多。
在个股方面,约50股上涨。AI概念、大消费、大基建等行业多只个股涨停。值得关注的是连板股方面,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于7月19日开工后,相关板块成为绝对焦点,西宁特钢、西藏天路、西藏旅游走出5天5板的火热行情。此外,汇通集团收获11天7板,海立股份实现6天3板,拓山重工、彩虹集团3连板。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告诉记者,虽然7月25日市场有所调整,但目前已经是连续第5周上升,并且还有所加速,市场的人气维持在高位。当周初,雅江下游发电概念带动了市场的人气,大量股票走出连续的涨停,而反内卷也拉动了大宗商品等上游板块的活跃,持续性的稳步上涨是近几年来比较少见的走势,是一个信心逐步凝聚的一个过程。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刷新去年纪录
7月25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报25377.41点,下跌1.13%;恒生科技指数收于 5671.29点,下跌1.25%;国企指数收于9146.03点,下跌1.21%。
南向资金是观察市场风向的“温度计”,其流入反映出市场对港股低估值资产的追逐。南向资金近期再次加速流入,推动了港股市场生态的结构性重塑。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2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01.84亿港元,为本月净买入最多的一天,近5日累计买入逾300亿港元。从成交净买入金额来看,美团-W近60日获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最高,超过390亿港元。
截至7月25日收盘,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已经突破8100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净买入额,再创新高。在港股市场回调之际,南向资金依然对港股市场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投资热情。
机构观点
财通证券表示,未来1-2年,全球AI将以加速融合、能力跃升和应用深化为主线:Agent能力、多模态理解生成成标配,上下文窗口扩大,混合专家架构平衡性能与成本;开源闭源竞合加剧,推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伦理安全监管标准趋完善;AI深度渗透多行业,通过API服务和行业模型驱动转型,催生新商业模式。
世诚投资分析,市场的强势表现得益于反内卷和重大基建项目的共同推动,反内卷自上而下的精神贯彻和行动执行,让市场看到政策制定者对于完善经济模式,提升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决心,有助于帮助全社会扭转通缩的悲观预期,而重大基建项目的推出,让市场看到了需求侧的巨大空间,未来仍然有一系列促销费促民生的政策蓄势待发。
世诚投资方面认为,下个阶段的投资思路依然是轻总量重结构,基于景气度和量价做好行业的轮动,做情绪对手盘,逆势而动。对于资本市场总量层面保持中性,需要结合资金面的持续性,增量资金的属性,以及宏观和中观景气度去综合定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体现出生态红利。
文|记者 胡彦 莫谨榕 实习生 江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