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遵义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的“集章打卡”“剪彩博物 ”以及“专家讲座”“文博专家为您讲解”“3D体验”等活动,引发观众热捧,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上午10时,遵义市博物馆的集章打卡区已排起长队,展厅内人头攒动。
遵义市博物馆特别设计的4个文物主题打卡点,将西汉蒜头形青铜壶、宋白底黑牡丹纹梅瓶、南宋螭首金杯等精品文物转化为艺术印章图案。
观众们手持特制的“通关文牒”穿梭于各展厅,在收集精美印章的过程中,系统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个球瓶印章对应的是那个粉彩花果纹天球瓶展品,我们还特意在博物馆里面去找了实物展品来看,仔细了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张女士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对博物馆的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集章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时,3D体验厅内持续上演的裸眼3D《飞跃海龙屯》成为另一大亮点。裸眼3D将考古成果和数字化相结合,重现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明代军事要塞风貌,观众站在厅内,随着视频的播放,仿佛化身为一只雄鹰,翱翔于海龙屯的上空,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仿佛真正融入了海龙屯的历史场景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观众们还聆听了文博专家现场解读重点文物,大家在沉浸式体验中探寻历史文化脉络,并结合文博专家深度讲解,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触摸中华文化,共同感受博物馆的力量。
文化活动,不能少了孩子们的参与。
在博物馆多功能厅,为孩子们专门准备的“剪彩博物 纸艺传承”活动开始了。
市博物馆以重点文物为素材,将文物元素与团扇剪纸创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不仅能体验剪纸艺术的乐趣,还能深入了解遵义历史文化和文物背后的故事,实现传统文化与“非遗艺术”的巧妙融合,增进亲子间的交流与情感互动。
与此同时,《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程的生动见证》讲座在博物馆二楼开讲。
预约前来听讲座的观众们已经坐满,他们认真聆听二级研究馆员周必素结合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考古案例,深入剖析大松山墓群所反映的黔中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各民族是如何交流、融合。加深了听众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活动当天,遵义市博物馆还为观众举办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程建礼剪纸艺术展》《播州杨氏土司考古成果展》两个精彩的专题展览。
来源:遵义市博物馆
编辑:何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