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孟津区:“超级车厘子”的“长红”密码

日期:2025-05-10 17:43:00


采摘车厘子

  初夏,万物并秀。走进孟津区朝阳镇石沟村,漫山遍野被“车厘子红”点缀。

  清晨薄雾间,一群摘果人在帝都车厘子园内穿梭。采摘、测量、分类……工人手法娴熟,转眼间,鹌鹑蛋大小的车厘子便装了满满一车。8点采摘,11点登机,18点车厘子就上了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货架、餐桌。

  “想不到吧,随便抓一把,就能遇上直径超34毫米的特级果。”手捧硕大的“超级车厘子”,园区负责人雷娟话语自信。

  按照车厘子行业标准,直径达到32毫米,已经是少见的“4J”顶级果。在帝都车厘子园,直径32毫米顶级果比例达20%,甚至直径34毫米的特级果占比也高达10%。

  刚刚见过一个全国连锁水果商,与另一个经销商的见面已经排上日程,眼下,雷娟手中订单接连不断。在136亩的园子里,品质提升带来产业升级,今年预计亩均产值达2万元,比去年增加约20%不在话下。

  雷娟坦言,这些年,车厘子已从“果中贵客”转变为“家中常客”。当稀缺性红利消退,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一席之地?帝都车厘子园以果品改良、科学种植破局,推动果品向中高端升级,让火红的事业持续红火。

  为了追求果品升级,雷娟“特意撂荒”的故事总被当地村民津津乐道。承包园子之初,雷娟面临土壤肥力衰退的难题。咨询农业专家后,雷娟刻意将园子撂荒一段时间,并花大价钱进行有机肥改良。“如果只看眼前,的确少了收入,但从长远看,土壤改良带来品质提升,实则赚了。”雷娟说。

  实际上,从土壤改良,到新品培育,从施肥用药,到后期管护,品质优于速度和数量的价值取向,体现在方方面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雷娟在一种知名品种车厘子树上发现了新品种“芽变”。新品种抗性更强、口感更好、肉更厚、核更小,雷娟欣喜万分,给它起了个有诗意的名字——美紫。

  经过几年收集扩繁,眼下美紫已繁育20余亩,成为园区特色优质品种。当市场上“大路货”车厘子降到每斤10余元依旧难卖时,雷娟的美紫普遍卖到每斤50元以上,其中特级果卖到每斤88元依旧供不应求。

  “酒香不怕巷子深。”雷娟笑言,“我们几乎没进行过推广宣传,仅靠口碑吸引客商,如今还打入了广州一家国际知名会员超市供应链。”

  硕大的“超级车厘子”,甜在食客嘴里,也甜在乡亲的心里。“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也不用去外面务工了,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轻轻松松。”言语间,采摘分拣工人石艳艳满是满足感。眼下,园区已吸引约50名村民就业,托举起50户家庭的“甜蜜事业”。

  近年来,孟津区把以“果大、肉厚、核小、味美”著称的大粒樱桃、车厘子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种植区域辐射城关、朝阳、常袋、白鹤等多镇,种植面积逾2万亩,形成遍地开花之势。各大果园积极对接农业科研机构,做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依托布鲁克斯、美早、美紫等高端品种实现“腾笼换鸟”,让特色果业在转型升级中“长红”。

  果品升级,永远在路上。

  在帝都车厘子园一隅,一排树上罩着白色防鸟网,枝叶随风摇曳。“这是我们的试验田,也是希望田。”雷娟满目憧憬,“通过精准疏果,在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让果实个头更大、果肉更厚。我们有信心,明年顶级果、特级果比例将再翻一番。”

  浅夏清和,雷娟的百亩果园郁郁葱葱,一串串硕大饱满的车厘子,压弯了枝头。

  黄土坡上,果商握手、果农微笑,又是收获满满的丰收年……(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郑占波 文/图)


lly